人生的意義是什麼

有人問說阿你看起來做事想很多很遠,準備一大堆,有沒有想過如果遭遇不可避免的重大不幸,你這些準備都泡湯了?

真是個好問題,感覺要順便回答"人活著是為了什麼"、"生命的意義是什麼"這種哲學大哉問,現階段我大概走了人生的三分之一,答案肯定還不成熟,但就試著梳理一下目前的體會。

剛好最近聽到一本書<相信>,是一位中國大企業高管變成漸凍人後的自白故事,2019年確診漸凍症後,放下在高峰的事業,決心為漸凍症努力。

“這幾年來,他的成就包括:搭建數據庫、尋找資金和科學家支持、推動藥物管線研發;為數以萬計的漸凍症患者提供支持,並在去年打出最後一顆子彈:聯合1000多位病友,捐獻腦組織和脊髓組織,供醫學研究使用;他還與妻子共同嘗試直播帶貨,撰寫的自傳「相信」,成為暢銷書籍。

蔡磊說,「縱使不敵,也絕不屈服」。如今,即使身體不斷惡化,蔡磊依然沒有停息。他時常一天工作16個小時以上,全年無休;他試圖打破舊有的遊戲規則,把資金、實驗室、藥企、患者和醫院直接串聯起來,盡最大可能縮短時間,依然渴望締造奇蹟。

" 馬的,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。 變成漸凍人大概可以名列人生最衰的前幾名了,這個病會讓你的身體慢慢像蠟燭一樣融化,腳融化了就不能走,喉嚨融化了就不能說話,一直撐到融化至呼吸系統就結束了。(霍金是得到非常罕見的一種型號,不會融化呼吸系統,所以才撐那麼久)

十年前我從mentor的公司離開,離職那天,我問他人生的意義是什麼,他說他看了宇宙大霹靂學說,再對照現在所有的宗教說法,有個冷門的說法很有趣,他說宇宙創造生命,是為了體驗,而我們都是造物神的一部分,然後他指著公司某一面牆角落的標語:

體驗、創造、愛。

離職後的幾年,我慢慢感覺這句話,我的理解是這個體驗要完全跳脫世俗的框架,周遭的親友、同事、或社會輿論說什麼是好,什麼是不好,完全不重要。

你想享遍世上所有的吃喝玩樂,很好,那就去吧,就想清楚怎麼有節奏的規劃,要賺多少,時間怎麼分配,讓你一生可以享樂到最多。 你想整天放空耍廢,躺在山林海邊啥都不幹,那也很好,如果躺個三天還不無聊,躺一輩子也行,不用在乎別人說你廢,我就爛。

你想得到某種頂尖成就,很好,那就把其他東西都放下,專注幹到頂吧! (by the way, 個人覺得創造影響力是幸福感很大的一個來源,就是你感受到你的行為有在一點點改變這個世界。所以我為什麼喜歡寫作,因為記錄一個體會可以讓數千數萬人看到,哪怕只有1%的人被改變,這時間就花的值了)

反正想體驗什麼樣的人生,你自己決定,你覺得爽就好。重點是,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。

很多人哀怨人生過的不開心,不外乎就是被逼著做不想做的事,面對不想面對的同事或上司,買不了想買的東西…

但如果再仔細思考更深一層的原因,是源自放不下他人和世俗的眼光。

你想買台北的房子、想要孩子比別人高一等、想要升官發財讓親友羨慕…但其實你都可以不用這些東西,這不是你真正想體驗的人生,你需要的物質遠比你想像中的少。

蒙格說,驅動這個世界的是嫉妒,真的一點也沒錯。

雖然要克服這樣的人性很難,但智者就要試著察覺,並試圖擺脫。如此才能認真問自己,我到底想怎麼過這一生?

最後我想談<自私的基因>這本經典,這本在蒙格推薦年輕人必讀的書單裡面,我年輕時的筆記放留言,大意是說,生命的最小單位是基因,動植物都是由自己的基因所製造的機器。我們都是被DNA控制而活的,人性也是這樣被設計的。

“成功的基因有個主要特性:極端自私。 在特殊情況下,基因會有條件的利他,達到自私的目的。

地球初期,分子趨向穩定,透過碰撞黏在一起。這些分子有個異類,能夠複製自己。這些複製偶爾會不小心出錯(即便它們盡可能防止出錯),而這就是演化的基礎。

因此,太古渾湯開始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變種。穩定的變種在數量上愈來愈多,生產力愈強的愈能存活下來。

基因不會衰老,也不會因交換而摧毀,它們只會交換搭檔,靠著傳宗接代,從一個肉身跳到另一個肉身。

一個肉身的基因庫必須合作無間,該個體才容易生存,例如肉食動物要有尖牙基因搭配適合消化肉的腸道。而尖牙基因不是不好,只是在草食動物不適合。

基因庫會想辦法維持穩定,偶而一個突變的基因跑出來,大部分狀況都生存不下去,但假如某個突變的基因真的使該肉體很有利生存並繁殖,那該突變基因便得以擴散,演化就是這樣一點點累積的。

" 所以總結回答一開始的問題"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?"

如果我運氣好,能在這個世界體驗很久,那我會朝著我想體驗的方向,認真努力過每一天。

但哪天我得了漸凍症,沒法繼續了,說不幹是騙人的,不過我可能會安慰自己,我只是這個肉體死了而已,從定義上,可以說我其實沒死,因為我的基因已經複製了(而且複製了兩份),每當看見她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與驚艷的神情,我感覺也重新活了一次。

哪天我因為重大不幸要被迫提早離開,那就由她們代我繼續體驗吧!我把草帽交給新時代的年輕人了XDDD

一次讀懂上百本好書

發表迴響